
一、20世纪70年代,飞机上的耳机让人戴上后感觉十分不舒服。那耳机的耳塞部分是圆形的,塑胶的材质比较硬,人的耳形大小不同,戴上以后,不仅不能隔除飞机噪音,还会刺痛耳内皮肤。发明家萧尔一直设法改进它。他仔细观察了很多人的耳朵,画出了不同耳朵的形状和耳朵开口处的轮廓,想发明一种能根据人耳形大小自动改变的耳塞。
一天下午,他在院子里边散步,边赏花,边思考着。突然一朵特别漂亮的深红色玫瑰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弯下腰仔细观察,发现这朵花构造的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伟大创造,每朵花都有精巧的间隔,配置得恰到好处。他用指尖轻轻地推推外围的花瓣,手指碰到的部位便缩了进去,而其他部分并没改变。他马上想到,如果将玫瑰花瓣的构造原理,转植到耳塞上去,不就可以生产出适合所有人耳朵的耳塞了吗?
接下来,他分析研究了许多花瓣的形状,试用各种不同的软质塑料,做出模型。把花瓣型的耳塞插入耳朵里,耳塞受耳朵开口处的压迫,塑胶耳瓣会自动滑开。研制成功的耳塞既能阻隔外在干扰,戴起来又十分舒适。适用于不同耳形的耳塞就这样发明了。
萧尔将玫瑰花瓣的构造原理,移植应用于耳机耳塞改造的创造方法,就属于移植法中的原理移植。所谓的原理移植,就是将某一事物或某一领域中的基本的、有规律的东西,引用到本事物或本领域中来加以适当改造,变为构成本事物或本领域中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
二、研究人员经观察发现:啄木鸟在树上啄食,每天头骨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但它从不头晕。原来,啄木鸟的头盖骨呈现密集的海绵结构,它们细长的脑部是被能缓和冲击力的肌肉和液体所包裹着。他们由此联想到利用啄木鸟的头盖骨当模型,将过去用硬壳做的、里面用种种方式安置了空气层的头盔,改为了更轻便、更坚固、更服贴的海绵头盔,从而设计出了可供赛车手、摩托车手和橄榄球运动员使用的头盔。
三、科学家们从响尾蛇的眼睛与鼻子之间颊窝功能引发联想,发明了红外跟踪响尾蛇导弹。
生物学家知道,响尾蛇的视力很差,几十厘米近的东西都看不清,但是在黑夜里却能准确地捕获十多米远的田鼠,其秘密就在于它的眼睛和鼻子之间的颊窝。这个部位是响尾蛇的“红外感受器”,它能感受到远处动物在活动时产生的热量所发出的微量红外线,从而实现“热定位”。我们的导弹专家由此联想,如果用电子器件制造出“电子红外感受器”,和响尾蛇的生物感受器一样,那么,不就可以接收飞机飞行中因发动机运转发热的辐射的红外线,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了吗?红外跟踪响尾蛇导弹,就这样被设计出来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