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蔓网

http://www.zhmaan.com/

希区柯克最钟爱的故事主题及影响

收藏此文档   我的收藏

       希区柯克的电影充满了吸引观众的故事,而故事主题正是牢牢抓住观众注意力的抓手。希区柯克大多数作品都包含了爱情,有罪与无罪,道德,心理学的主题,他明白深层次的主题能够在表面情节上增加基本的情感反应。
 
本文涉及希区柯克作品可见 希区柯克作品“完全”目录
       
       一、被冤枉者的主题
       
《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
 
       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有一个惯常使用的情节公式,即一个好人或普通人,因为他没有犯的过错而被指控,于是要他在众人的误解中逃跑、挣脱,并想出办法找回清白。
       
       即便希区柯克自己从未考虑过,但他在电影中发扬光大的这种“错误的人”模式,使影片对人的“身份”有一种别样的阐释,人如何在面对死亡、面对追捕的时候重新认识自己,确认自己的能力,甚至改造自己。而这种对自己身份的确认与变化,成为推动剧情前进的重要力量。
       
       希区柯克影片中,真正对“错误的人”构成严重威胁的毫无疑问是——坏蛋。这些人既可是狡诈凶残的某国外间谍集团,也可以是普通刑事案件的元凶。但不论哪种类型,他们都必然要与主人公之间产生足够强烈的戏剧冲突,方可制造观众所期待的惊悚与悬疑效果。
       
       《三十九级台阶》(The 39 Steps,1935)、《海角擒凶》(Saboteur,1942)、《伸冤记》(The Wrong Man,1956)、《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1959)、《夺命狂凶》(Frenzy,1972)都是围绕着被错认的身份和错误的指控展开的。
       
       《三十九级台阶》(The 39 Steps,1935)是希区柯克首次使用“错误的人”这一剧情模型,即一个无辜者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撞上错误的人或事情,随后卷入麻烦连连的境遇,通常要背上杀人犯的罪名。希区柯克通常将他们设置为普通人,起初看起来弱不禁风,让观众有认同感。一旦进入逃亡历程,他们立即变得比追捕他们的间谍、杀手要精明许多,眼观四处,耳听八方,比007还要勇猛与智慧超群。
       
       很快,在两年之后的1937:年少无知 Young And Innocent 中希区柯克重复了这个模式,一个男人仅仅因为在海滩上看到一具尸体,便被指控为谋杀犯,他在法官女儿的帮助下追踪真的凶手。
       
       1940年的[海外特派员]是美国记者撞入欧洲政界阴谋。
       
       1942年的[海角擒凶],一个赶去飞机制造厂救火的工人反被认作纵火凶手而被警察追捕。
       
       1955年的[捉贼记],金盆洗手的大盗贼因为一宗新的盗窃案而被警察追捕,为了证明清白他去找真的盗窃犯。
       
       1959年的[西北偏北],“错误的人”模式被希区柯克推及顶点,一个广告商人干脆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就直接被错认为间谍“凯普林”并被追杀,而这人要寻找的凯普林,压根也不存在。
       
       到电影生涯末期,1972年的[狂凶记],则是一个酒鬼被人栽赃为谋杀犯与强奸犯。
       
       被冤枉者的主题在今天的电影中很受欢迎,包括有《亡命天涯》(The Fugitive,1993)、《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2002)、《鹰眼》(Eagle Eye,2008)、《命运规划局》(The Adjustment Bureau,2011)
       
       二、双面金发女郎
       
(《迷魂记》,1958年)
“金发女郎是最佳的受害者——她们有如纯白雪地上出现血红足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让人难以忘怀的“希区柯克金发女郎”有《三十九级台阶》、《间谍末日》中的玛德琳•卡罗尔(Madeleine Carroll),《蝴蝶梦》、《深闺疑云》中的琼•芳登(Joan Fontaine),《爱德华大夫》、《美人计》、《历劫佳人》中的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电话谋杀案》、《后窗》、《捉贼记》中的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迷魂记》中的金•诺瓦克(Kim Novak),《西北偏北》中的爱娃•玛丽•森特(Eva Marie Saint)以及《群鸟》、《艳贼》中的蒂比•海德莉(Tippi Hedren)。
       
       这些女性通常因为她们所犯下的罪而受到惩罚,如《惊魂记》的珍妮特•利(Janet Leigh)、《迷魂记》的金•诺瓦克和《艳贼》的蒂比•海德莉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
       
       如今的金发美女也得益于希区柯克崇拜者受到的启发。
       如《致命诱惑》(Fatal Attraction,1987)的格伦•克洛斯(Glenn Close)、《本能》(Basic Instinct,1992)的莎朗•斯通(Sharon Stone)、《洛城机密》(L.A. Confidential,1997)的金•贝辛格(Kim Basinger)、《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2001)的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
       
       三、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1960年)
“我非常乐意讨论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一个话题——杀人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自从希区柯克拍摄了《房客》,他就一直被连环杀手或精神病患者所吸引。他的影片里有一长串疯狂的精神病患者名单。例如,在希区柯克最满意的作品中:《辣手摧花》(Shadow of a Doubt,1943)中,受人敬爱的叔叔实际上是“寡妇杀手”;《夺魂索》(Rope,1948)里,两个文质彬彬的学生竟以杀人为乐;在《火车怪客》(Strangers on a Train,1951)里,两位男子进行交换谋杀;在《惊魂记》(Psycho,1960)中,旅馆老板诺曼•贝茨(Norman Bates)无法正确面对房客(和母亲)以及《夺命狂凶》(Frenzy,1972)中,一个强奸杀人犯将领带绑在每位受害者的脖子上。
       
       有魅力的精神病患者在如今的影片中作为传统被传承。这些角色包括《恐怖角》(Cape Fear)中的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沉默的羔羊》(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中的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天才瑞普利》(Talented Mr. Ripley)中的马特•达蒙(Matt Damon)以及《可爱的骨头》(The Lovely Bones)中的史坦利•图齐(Stanley Tucci),他们都不得不感谢希区柯克。所有这些杀人犯都是迷人、表里不一、让人同情和致命的。
       
       四、秘密与间谍
       
       间谍片是电影史上最古老的类型之一,希区柯克钟情于间谍和秘密。他的很多影片都与间谍活动有关,如《间谍末日》、《三十九级台阶》、《破坏》、《海角擒凶》、《海外特派员》、《擒凶记》、《西北偏北》、《冲破铁幕》和《黄宝石》。希区柯克影片有两种类型的间谍,一种是陷入全球间谍活动的普通人,如《擒凶记》中的詹姆斯•斯图尔特所扮演的身处国外的美国医生或是《西北偏北》里加里•格兰特扮演的广告业主管。另外一种就是真正的间谍,例如《间谍末日》和《黄宝石》中的角色。希区柯克说间谍是两类不同的人——本国的男主角和国外的反派角色。这种对比非常吸引希区柯克。
       
       这些早期的希区柯克间谍片预示了今天标志性的间谍角色的行为方式,例如《西北偏北》促成了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实际上《来自俄罗斯的爱情》(From Russia with Love)中邦德受到直升机的攻击与加里•格兰特被农用喷粉飞机追击有诸多相同之处,类似的例子还有《大奖》(The Prize,1963)和《谍海密码战》(Arabesque,1966)中的追逐段落。但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希区柯克厌倦了类似角色,他感到邦德电影已然成为他的原创概念的一个“连环漫画”式的版本,因此他拍摄了更为真实的间谍惊悚电影,如《冲破铁幕》和《黄宝石》。近年来的《谍影重重》(Bourne)系列和《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系列也受到了希区柯克间谍片的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希区柯克电影制作大师班》 (美)Tony Lee Moral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